新疆生产建设兵团-wepoker官网

一个村子、一处景区,何以获此殊荣?

——全球大奖花落十四师昆玉市的背后
发布时间:23年12月25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兰君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莫丽德尔·塔帕衣

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玉泉镇拉依苏村航拍图(资料图片)。近年来,二二五团依托“世界长寿村”的影响力和315国道网红公路的游客吸附力,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的新路。 江宇 摄

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玉泉镇拉依苏村种植的“羊脂籽米”(资料图片) 。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富锶泉水,让当地的“羊脂籽米”驰名中外。魏红妹 摄

游客在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昆牧镇昆仑山大峡谷景区游玩(资料图片)。多年来,一牧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着力将昆仑山大峡谷旅游景区打造成为低碳生态景区,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邢永永 摄

日前,在阿联酋迪拜举行的第十八届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年会(gfhs 2023)上,评选产生2023“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玉泉镇拉依苏村荣获“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奖,系2023年度全球唯一获得这一奖项的村落;十四师昆玉市一牧场昆牧镇昆仑山大峡谷景区荣获“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奖。

“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是个什么样的奖项,其含金量如何?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玉泉镇拉依苏村和一牧场昆牧镇昆仑山大峡谷景区缘何能获此奖项?未来,这两地又有着怎样的发展规划?带着这些问题,近日,本报全媒体记者走进十四师昆玉市二二五团玉泉镇和一牧场昆牧镇,一探究竟。

“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

含金量如何?

据了解,全球人居环境论坛是一个非政府、非营利的国际组织,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论坛之一。截至目前,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已连续举办十八届。

由全球人居环境论坛创立和颁发的“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包括城市、建筑与社区、规划设计、景区、交通、村落等9个类别。该奖项以独立性、权威性和标准严苛著称,被誉为“全球人居环境的诺贝尔奖”,得到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等联合国机构的大力支持和指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大奖之一,产生了显著的示范效应。

2023“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有来自全球500多家单位和个人报名参评,17家单位和个人获奖。此次二二五团玉泉镇拉依苏村、一牧场昆牧镇昆仑山大峡谷景区获得的“全球人居环境村落范例”奖和“全球低碳生态景区”奖,分别属于“可持续城市和人居环境奖”中的村落、景区类别。

在历届获奖名单中,我国的丽江市、三亚市、大理市、无锡市、长沙市等城市,黄果树风景区、峨眉山风景区、普陀山风景区、观澜湖旅游度假区等景区,华侨城· 天麓等项目,中国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都曾榜上有名。

拉依苏村——

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

12月19日,在拉依苏村村民买赛地·吐送的农家小院,记者看到,院内的葡萄架下晾晒着杏干,院子里种有核桃树、杏树,小拱棚里种着应季的蔬菜,牛舍里的牛悠闲地吃着饲草。“仅靠自家小院里种植、养殖的这些东西,我每年就能挣2万多元。”买赛地·吐送笑容满面地说。

一户庭院就是一处风景。春有花开、夏有绿叶、秋有果实、冬有大棚,一间间小小的庭院,激活了沉寂的拉依苏村。近年来,拉依苏村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与发展庭院经济相结合,积极引导村民以房前屋后的方寸地为阵地和载体,大力发展庭院经济,鼓励村民种菜种树、养殖家禽家畜,将村民庭院中空闲、杂物堆积的土地变成了“增收园”。

拉依苏村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昆仑山北麓,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光热资源丰富,具有优良的气候优势和独一无二的富锶泉水,是世界五大长寿村之一。

充足的光热资源和富锶泉水,让当地种植的“羊脂籽米”驰名中外。“在这里,‘羊脂籽米’的生长期为190天左右,产出的大米色泽圆润,颗粒饱满,平均亩产可达500公斤以上。”新疆修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正乾说。

2020年,二二五团整合团场盐碱地、芦苇滩资源,在拉依苏村建起面积达1400亩的“羊脂籽米”种植基地。基地每年为土地增施有机肥,并使用微生物菌种生物制剂改良土壤活性。如今,团场“羊脂籽米”种植面积已扩大到3000亩,带动村民持续增收。

“拉依苏村能获此殊荣,凭借的不仅仅是独特的资源优势,也有我们后天的努力。”二二五团党委常委、副政委周雪梅表示,2018年以来,当地在绿色发展、环境保护、制度创新等方面先行先试,把生态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互融共生、互促共进的新路子。

在拉依苏村的圣泉湖湿地,清澈的湖水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远远望去,天空、芦苇、湿地连成一片,各类鸟儿或在水面翩翩起舞,或悠然地觅食、嬉戏。

“这些年,白鹭、灰鹤、棕头鸥等珍稀鸟类频繁光顾,越来越多的野生动物在此‘安家落户’。”该团文体广电服务中心负责人谷国文介绍,随着团场生态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湿地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能力逐年得到增强,这里已成为周边居民休闲游玩的首选地。

“目前,拉依苏村已形成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生态防护林体系,打造了春看花、秋看果、四季常绿的生态湿地。”二二五团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沈勇介绍,团场自2020年以来共投资近3000万元,在拉依苏泉水沟及其支流沿线两侧种植由杨树、柳树、金丝榆、白蜡树等组成的生态林4000余亩,种植桃树、李树、西梅树、石榴树等经济林、生态林近2500亩。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近年来,二二五团利用“世界长寿村”的影响力和315国道网红公路的游客吸附力,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深挖优势资源,打造林果产业园、长寿酒庄园、长寿文化及美食等旅游文化体验区;做活水域文章,开发水上乐园、天然洗浴、休闲垂钓等项目;围绕沙漠体验游、水上刺激游、生态观光游、农业休闲游等旅游项目,打造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旅游产业。

十四师昆玉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田甜介绍,未来,二二五团将以“一村一泉”为总体框架,以“生态 康养 旅游”为产业定位,围绕“一心两线”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思路,精心设计和规划旅游精品线路,重点打造以拉依苏长寿村为核心的特色文旅一条街和旅游集散基地;以林果庄园、长寿酒庄园及有机大棚采摘庄园等优势资源为一线,打造园区采摘观光、花海创意摄影为主的观光农业综合体;以周边乡镇红色旅游资源、文化资源配合团域自然资源优势为一线,打造文化生活街区和高品质文旅产业功能区。

昆仑山大峡谷景区——

守住原生态,吃上“旅游饭”

近日,昆仑山大峡谷景区迎来了一场大雪,雪花纷纷扬扬落下,洁白如玉,给大地披上一层银装,远处的昆仑山蔚为壮观,美不胜收。

“原生态,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几乎每一位来到昆仑山大峡谷景区的游客,都会忍不住发出这样的赞叹。

昆仑山大峡谷景区位于十四师一牧场,拥有126万亩天然优质草原,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景区内冰川雪峰与高山草地垂直分布,天象和气候景观极为丰富,优美独特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也带动当地职工群众吃上了“旅游饭”。

“每逢节假日游客特别多,最多的时候一天要烤3只羊呢。”一牧场一连职工麦麦图尔迪·克热木说,“我们放牧、接待游客两不误,日子越过越红火。”

在昆仑山大峡谷景区的餐饮区,有烤肉、拌面、抓饭等摊位,每个摊位的餐饮种类各不相同。一牧场一连党支部书记、连管会指导员汪固良介绍,餐饮区一个摊位一种餐饮类型,以本地特色美食为主,在丰富餐饮品种的同时,避免同质化竞争。

“我们依托景区的自然风光,通过完善配套设施,大力发展旅游业,鼓励职工群众就近发展餐饮业、农家乐、牧家乐,实现多元增收。”汪固良说。

位于昆仑山脚下的十四师一牧场,是一个以畜牧业为主的高山团场。长期以来,由于受自然条件限制,很多职工群众只能靠放牧为生。

为破解“一牧独大”的产业现状,实现职工群众多元增收,一牧场依托当地的资源优势,立足“强牧、稳农、精企、兴游”发展战略,致力于将昆仑山大峡谷景区打造成为兵团全域旅游示范区,推动全域旅游持续向好发展,不断拓宽新领域、新业态,丰富产品供给,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引领更多职工群众增收致富。今年截至目前,昆仑山大峡谷景区共接待游客18.5万人次,实现经济收入1800万元。

“我们充分尊重自然、保护自然,把天然草原资源、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当作旅游资源予以严格保护和合理开发,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落户景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汪固良说。

近年来,一牧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将农事活动、自然风光、休闲娱乐、观光采摘、生态环境治理等一体推进;坚持以旅游产业规划为主的多规划融合,将经济发展规划、城镇建设规划、产业发展规划与旅游规划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汪固良告诉记者,在野生动植物保护上,一牧场也一直坚持保护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和完整性。对野生动植物进行监测和保护,减少人为因素影响,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显著。同时,组织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辖区内发生的非法挖掘、猎捕、收购、运输、经营野生动植物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

据介绍,以此次获奖为契机,一牧场将进一步保护好辖区内丰富的生态资源,做好低碳生态景区建设工作,不断完善景区基础设施,积极打造生态旅游品牌,带动职工群众稳步增收。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