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生产建设兵团-wepoker官网

就近就医实现了吗?

——兵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观察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5日 信息来源:兵团日报 编辑:贾蕾
【字体: 打印本页
作者:朱丹丹

2023年12月27日,来自北京、黑龙江等地的援疆医疗专家在十师一八三团开展义诊活动,让居民们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曹士叶 摄

1月2日,在六师五家渠市第三人民医院,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导医服务。这所医院的建立,填补了六师一〇一团南区医疗资源空白,有效缓解了当地职工群众看病难问题。 魏新江 摄

航拍的兵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资料图片)。兵团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建成,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有优质的医疗服务,为实现“小病团场看、大病不出师、康复回社区”目标提供助力。 张大松 摄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好不好,直接关系职工群众的就医体验。近年来,随着健康兵团建设持续推进,兵团先后出台分级诊疗、改善医疗服务等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广泛分布于团场、街道、社区、连队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日益成为职工群众看病就医的首选。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正逐渐成为现实。

如何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不仅能方便地“看上病”,还能“看好病”?兵团用实际行动给出解题思路:大病重病在兵团本级解决,一般的病在师市解决,头疼脑热在团场、连队解决。瞄准这一关键目标,2023年,兵团出台实施一系列“破题”之举,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实现从“有”向“优”的转变。

让基层患者也能挂上“专家号”

家住阿拉尔市的苏力文(化名)患有肝硬化,并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他原本想着去疆外的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新疆兵团阿拉尔医院(以下简称“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来自浙江的专家团队及时为他实施了手术,术后不到一周,苏力文就康复出院了。

长期以来,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不充分,是职工群众就近看病就医难的重要因素。因此,大力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兵团破局的关键一招。

2021年开始,兵团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共建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从钱塘江畔到西北边陲,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50名业务骨干跨越4000多公里来到兵团,深度参与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垂直管理工作,倾力建设14个重点专科和4个名医工作室。

2023年3月,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正式揭牌。作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该医院旨在形成以其为核心的医疗协作网,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纵向、横向流动,增加所在地及周边区域医疗服务资源供给,提高南疆地区整体医疗服务水平。

浙大邵逸夫阿拉尔医院党委书记王志强说,该医院的建成,让职工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解决了职工群众就近就医和看病难的问题。

在王志强看来,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不能只靠外地专家,重点还是要通过“传帮带”为当地培养医疗人才,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人才队伍。

兵团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十四五”以来,兵团每年投入400万元,组织开展临床重点专科建设。截至2023年12月底,兵团已建成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9个、兵团级78个,相关专科的跨省份就医人数明显下降。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已基本完成规划布局,下一步我们的工作重点是推动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兵团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说。

实现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ct影像显示,肺上有个微小结节。”近日,在七师医院一三〇团分院,内科主任刘傲飞对一名患者的病情做出诊断。

团场医院新建了ct室,提升了体检效率,进一步方便了基层职工群众就近看病就医。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是守护职工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根据兵团实际和职工群众健康需求,兵团提出“重症不出兵团、大病不出师市、小病团场看、康复回连队(社区)”的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目标,筑牢职工群众健康“防线”。截至2023年12月底,兵团已建成12个师级三甲医院,连队卫生室标准化建设达标率达98.04%,师域就诊率达90%,基层就诊率达到63.56%。

在兵团卫生健康委健康服务处处长薛文霞看来,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最大的难点在基层,特别是要解决连队医疗卫生机构和医务人员“能不能”“行不行”“好不好”等关键问题。

“真正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和诊疗水平,才能形成‘小病团场看、大病不出师、康复回社区’的合理就医格局。”薛文霞说。

推动更多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使广大职工群众能够就近享有安全、有效、方便、经济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近3年来,兵团统筹国债项目资金等财政专项资金6.54亿元,建设发热门诊176家;投入1.11亿元,建设pcr实验室97家;统筹资金2.26亿元,为基层医院配备移动ct、彩超等18类医疗设备807台(件)。

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提质增效

完善分级诊疗体系,分层分级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是满足职工群众就医看病需求的治本之策。

薛文霞表示,其中的关键,是基层要能吸引和留住人才,在此基础上,才能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合理分级诊疗秩序。

然而,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招不来、留不住”的情况并不鲜见。调查结果显示,待遇相对低、晋升空间小、社会认可度不高,是导致基层优秀医疗人才不足的主要原因。

为解决这一问题,八师石河子市不断进行医疗体制改革探索和实践。作为兵团首批县域医共体试点师市,八师石河子市组建了以石河子市人民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覆盖区域18家团场医院、3家市区基层医院及8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33家连队卫生室,实现编制、人员、资金、业务、药械、耗材等资源一体化管理。

“要提高基层诊疗占比,必须让总医院医生下到基层去。”石河子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刘成刚介绍,八师石河子市总医院设立1000万元医疗资源下沉专项资金,建立绩效分配和专家下沉激励机制,鼓励医院专家下沉到团场医院,推动基层医院管理、人才培养和重点学科建设。

在刘成刚看来,随着优质医疗资源加速下沉基层,基层医疗人才队伍也将更加稳定,真正推动分级诊疗“开花结果”。

兵团在推进医共(联)体管理体制改革中,高度重视医疗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合理设置岗位、公开招聘人员、落实职称聘任自主权,引进高层次和骨干人才85人;推进薪酬制度改革,使牵头医院一线医务人员平均绩效薪酬比过去增长14.17%,让人才“招得进、留得住”,切实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

薛文霞表示,下一步,兵团卫生健康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持续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加强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切实织牢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底”。


网站地图